双院协同,助力卓越文科人才培养 | 大夏书院成立学业指导委员会并举行第一次专题研讨

发布者:曹安琦发布时间:2020-07-06浏览次数:99

73日,大夏书院学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仪式暨“书院制背景下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学业提升”专题研讨会在学生发展空间313会议室顺利举行。书院对接的八家专业院系教学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传播学院副院长肖洋、法学院副院长岑峨、历史学系副系主任黄爱梅、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外语学院副院长侯敏跃、哲学系副系主任潘斌、政治学系副系主任于晶、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及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燕、教务处张澍钰、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和挂职副院长董镕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主持。


1. 成立第一届学业指导委员会,推动双院协同育人新机制

韩春红首先介绍了大夏书院学业指导委员会成立背景、筹备情况。她指出,书院成立学业指导委员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路径,注重发挥专业院系与书院各自的育人优势,强化沟通协作,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良学风建设、精准学业指导等,激发学术志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一流人才。

随后,韩春红为第一届学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学业指导委员会首先就《大夏书院学业指导委员会章程(草案)》进行审议。各位委员对章程内容各抒己见,为章程的完善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并讨论通过《章程》。

栗蕊蕊围绕当前各专业学生发展意向、目前已开展工作、当前遇见的困难、双院协同推动学生就业及发展等方面,对2021届毕业生意向摸排工作进行全面汇报。


董镕介绍了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课程及压力、居家学习体验等内容,并作了“探索双院协同育人优势,推进精准书院思政,助力学子成长”的主题汇报,对书院第二课堂方案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2. 推出“学业助力工作室”一揽子方案,助力卓越文科人才培养

为深入挖掘书院育人优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第二课堂更好服务于第一课堂,结合书院与专业院系的特点,大夏书院计划成立“学业助力工作室”。大夏书院学业发展中心指导老师王培茗进行重点介绍,工作室建设初期,以英语提升工作室、写作指导工作室、演讲培训工作室为载体,通过主题课程、专题工作坊、一对一辅导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表达能力,依托专业院系与书院优质资源,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引导师生互动研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工作室在完成初步目标后,计划对学生笔记法、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时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培训,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业提升计划,引导学生成为博学、慎思、自强、笃行的新时代文科一流人才。

3. 开展“第二课堂助力学生成长”专题研讨,凝聚双院育人共识

在专题研讨的环节中,各院系教学工作主要负责人对书院的前期的工作进行了积极评价,并围绕“第二课堂助力学生成长”的主题进行热烈讨论。

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强调,我们要思考“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落实到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既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第二课堂中关于学生的可迁移能力、通识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书院即将开展的表达工作室、写作能力工作室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是“隐形”能力塑造,藉此有助于真正培养能力更加卓越、发展更为全面的新时代大学生。建议适时考虑开设逻辑能力提升工作坊,以推动文科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外语学院副院长侯敏跃积极肯定了书院第二课堂课程化,以丰富的“菜单”培养文科生开阔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学术兴趣,是对学生非常有益的顶层设计。同时希望书院可以以丰富、详实的学生档案记录学生成长,更加支持专业院系双一流学科建设。

哲学系副系主任潘斌对书院第二课堂一生一档的目标表示高度认可,并希望书院未来在学生个性化电子档案等方面可以做得更加细致。大学应当做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应该通过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方法训练,提升学生实际业务能力、逻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学系副系主任黄爱梅提出,书院在丰富第二课堂菜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上做出许多有效探索,希望未来双院能够更加紧密沟通、合作,整合、共享优势资源,利用好跨专业的大文科平台,让学生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能力的提升。

法学院副院长岑峨认为,书院制是具有师大特色、人文学科底蕴的跨专业平台,对法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有益的。在书院制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应加强通识教育和对学生的分层指导,最终达成一流人才、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双院合力育人中,书院工作可以辅助第一课堂,专业院系也可以辐射、延伸第二课堂,法学院将继续与书院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培养一流人才。

政治学系副主任于晶表示,一年来书院与院系的沟通非常通畅,在整合资源、合力育人上,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也建设了一定的沟通机制。希望未来能够在书院学科交叉的平台上,实现与政治学科以外的多学科交融,共同培养具有多学科视野的优秀本科人才。

传播学院副院长肖洋认为,书院即将推出的学业助力工作室已经呈现了第二课堂课程化、模块化的良好趋势,希望未来更充分发挥院系和书院的优势,加强专业特色融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并期望学业助力工作室建设中能够进行多方面开拓创新,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体系化、课程化的培养。

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提出,在书院综合化的育人平台上,应该推动两院在学生培养导向上的协同化、一体化,书院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总体设计与评价在逐步完善中,未来八家院系在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可以在一些发展导向和具体指标上进一步趋同。

校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张澍钰提出,教务处会一如既往支持、关注书院与专业院系的协同育人工作,并鼓励双院协同,推动两院在学生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共同引导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有所获。

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燕提出,经典阅读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进行了相关的有益探索,大夏书院已推出“书香大夏”、“翰墨大夏”等系列活动,在提升学生阅读力方面取得一定实效。希望大夏书院作为文科平台,能够与院系在学生阅读课程化建设、阅读进程追踪、成效评估等方面继续合作,用可视化指标来体现学生的阅读成果,真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大夏书院院长沐涛在线进行了总结致辞。他对学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学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表示感谢。沐涛指出,经过两年的酝酿,在教务处、学工部、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专业院系的协同下,大夏书院学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的成立是一件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益的大事,为沟通、协调书院与相关专业院系在本科生学业发展上的各项工作搭建了很好的工作平台和交流机制。专业院系始终以育人为本,坚持以第一课堂辐射、引领第二课堂,为学生培养提供丰富的优势资源。大夏书院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育人场所,注重凸显人文学科特色,以学生综合能力达成为导向,注重抓紧、抓好学生学习进程、创新意识,服务于院系学科建设,服务于学校一流人才培养。

沐涛讲道,围绕文科学生的特点,书院坚持以博雅书院、健康书院、智慧书院为特色,以三大系列讲座(大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成人与成才)以及经典阅读为主题的“书香大夏”和写作为主题的“翰墨大夏”等活动为载体,发挥书院的综合育人优势,构建完善丰富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大夏书院与专业院系协同育人再上新台阶,在学校的育人工作体系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大夏书院与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学系、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语学院、传播学院协同育人,于201910月成立大夏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此次大夏书院学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拓展书院和专业院系协同育人机制,深化育人平台,提升育人合力,共同推动双院育人新发展,为华东师大培养卓越一流本科人才进行新的探索。